金剛烷胺
中文名稱 | 金剛烷胺 |
---|---|
中文同義詞 | 金剛烷胺溶液;1-胺基金剛烷;金剛烷胺,金剛胺;金剛烷胺溶液, 100PPM;1-金剛烷胺 5G;1-金剛烷胺;金剛胺;三環(huán)炔胺 |
英文名稱 | Amantadine |
英文同義詞 | 1-ADAMANTAMINE;1-Adamantanamin;1-Amantadine;1-Aminoadamatane;1-aminodiamantane;1-aminotricyclo(3.3.1.1(sup3,7))decane;1-Aminotricyclo(3.3.1.13,7)decane;1-aminotricyclo[3.3.1.1(sup3,7)]decane |
CAS號 | 768-94-5 |
分子式 | C10H17N |
分子量 | 151.25 |
EINECS號 | 212-201-2 |
相關類別 | 金剛烷系列;醫(yī)藥中間體;醫(yī)藥原料;合成;烷;原料藥;其他生化試劑;中間體;原料中間體-原料藥;植物提取物;其他原料;化工原料;原料;醫(yī)藥原料藥;功能性添加劑化工原料;Adamantane derivatives;A-AM;Amines;Bioactive Small Molecules;Building Blocks;C10;Cell Biology;Chemical Synthesis;Nitrogen Compounds;Organic Building Blocks;neurochemistry;醫(yī)藥、農藥及染料中間體;化工中間體;有機化工原料;致電:13047189721 |
Mol文件 | 768-94-5.mol |
結構式 | ![]() |
金剛烷胺 性質
熔點 | 206-208 °C(lit.) |
---|---|
沸點 | 263.29°C (rough estimate) |
密度 | 0.9510 (rough estimate) |
折射率 | 1.5220 (estimate) |
儲存條件 | Keep in dark place,Inert atmosphere,Room temperature |
溶解度 | 可溶于1MHCl:水中的溶解度為5%,透明至渾濁,無色至淡黃色或棕褐色 |
形態(tài) | 粉末 |
酸度系數(pKa) | 10.1(at 25℃) |
顏色 | 白色至奶油色 |
水溶解性 | Soluble in organic solvents. Insoluble in water. |
Merck | 14,374 |
BRN | 2204333 |
InChIKey | DKNWSYNQZKUICI-UHFFFAOYSA-N |
CAS 數據庫 | 768-94-5(CAS DataBase Reference) |
NIST化學物質信息 | Tricyclo[3.3.1.13,7]decane-1-amine(768-94-5) |
EPA化學物質信息 | Tricyclo[3.3.1.13,7]decan-1-amine (768-94-5) |
金剛烷胺于1966年10月被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準為流感的預防藥物,其后獲得批準用于成人流感病毒的治療。在1969年該藥被發(fā)現可減輕帕金森病、藥物性錐體外系綜合征的癥狀。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2017年批準了金剛烷胺控釋劑型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異動癥。金剛烷胺是一種NMDA型谷氨酸受體弱拮抗劑,增加多巴胺的釋放并阻斷多巴胺的再攝取,還有類似苯海索的抗膽堿能作用。這種藥物還可能促進大腦中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梢灾委熍两鹕〉倪\功障礙,還可以改善帕金森病長期服用多巴胺能藥物治療后出現的異動癥。
金剛烷胺的作用可能較弱,癥狀重的患者需要聯合其他藥物治療;
金剛烷胺可能導致幻覺等反應,特別是有智能下降、高齡、強直為主、中晚期患者等;
金剛烷胺抗異動的作用可能維持不到1年;
少部分患者服用金剛烷胺可能排尿異常、肢體水腫反應;
晚間服用金剛烷胺可能影響睡眠,或者導致睡眠中不自主運動,應避免下午過晚服藥;
服用金剛烷胺需從小劑量滴定增加。
皮膚的網狀青斑,表現為皮膚上出現網狀的略帶紫色的斑紋,主要出現于小腿部。另一個常見的副作用是踝部水腫,這可能是體液的再分布,并不提示心腎功能不全。其他的如不良反應眩暈、失眠和神經質,惡心、嘔吐、厭食、口干、便秘。偶見抑郁、焦慮、幻覺、精神錯亂、共濟失調、頭痛,罕見驚厥。少見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化學性質
熔點180-192℃(升華),微溶于水。用途
抗病毒藥,也是抗震顫麻痹藥。用途
用于合成金剛烷衍生物如鹽酸金剛烷胺等;L-哌啶酰胺催化劑的結構單元,該催化劑可用于膦?;鶃啺返膶τ尺x擇性Strecker反應用途
用于制造合成金剛烷衍生物鹽酸金剛烷胺等。生產方法
由金剛烷溴化后再與尿素反應而得。工藝過程如下:將金剛烷加入干燥的搪玻璃反應罐中,滴加溴素,緩慢升溫,在1h內從50℃升到65-75℃,回流反應6h,最終溫度達到110℃(隨著反應物的變化,物料沸點逐漸升高)。反應后放置過夜。然后升至45℃,滴加7%亞硫酸氫鈉溶液以除去過剩的溴,過濾,濾餅用水洗至pH=7,自然干燥,得溴代金剛烷。將溴代金剛烷和尿素混合均勻,加熱至180℃,反應開始,內溫猛升到230-240℃。反應結束后,自然降溫,加入濃鹽酸溶解,移入蒸餾罐中,加入氫氧化鈉堿化,然后進行水蒸汽蒸餾,得金剛烷胺。安全信息
危險品標志 | Xn,Xi |
---|---|
危險類別碼 | 22-36/37/38 |
安全說明 | 26-36 |
WGK Germany | 3 |
RTECS號 | YD1925000 |
F | 10-34 |
海關編碼 | 29213000 |
毒害物質數據 | 768-94-5(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
毒性 | LD50 oral in rat: 900mg/kg |
提供商 | 語言 |
---|---|
英文
|
|
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