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是口服的吡啶類藥物,能調(diào)節(jié)許多細(xì)胞因子,包括轉(zhuǎn)化生長因子-β、結(jié)締組織生長因子、血小板衍生因子和腫瘤壞死因子,改變膠原表達(dá)合成和累積,抑制細(xì)胞外基質(zhì)增殖和表達(dá),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纖維化的作用。
藥動學(xué)研究
吡非尼酮具有吸收快、分布廣、生物利用度高等特點。用放射性研究方法證明,小鼠 ig吡非尼酮之后,在肝臟、腎臟、心臟以及肺臟等組織中能觀察到吡非尼酮。吡非尼酮的消除半衰期和吸收半衰期,血漿濃度(Cmax)以及達(dá) Cmax 的時間(tmax) 與是否空腹以及抗酸劑有關(guān)??崭估夏耆丝诜练悄嵬?0 min,血漿吡非尼酮 Cmax 為 15.4 μg/mL, 消除半衰期是 2.54 h,吸收半衰期是 0.375 h。和食物一起服用,能延緩吡非尼酮的吸收,3.5 h 達(dá) Cmax (7.23 μg/mL),吸收半衰期是1.88 h。該結(jié)果說明在飽食狀態(tài)下 Cmax 降低可以減少吡非尼酮的副反應(yīng), 對潛在的臨床有重要意義。
副作用
雖然吡非尼酮是潛在治療 IPF 的藥物,但是口服吡非尼酮能引起全身副反應(yīng),如惡心、厭食、頭暈、皮疹、肝功能紊亂以及光毒性等,其中光毒性反應(yīng)是主要的不良反應(yīng)。在 CAPACITY1、2 試驗中, 光毒性反應(yīng)占12%。通過降低劑量或者終止治療可以控制吡非尼酮引起的光毒性反應(yīng)。然而在Taniguchi 做的Ⅲ期臨床實驗中,光毒性反應(yīng)的發(fā)生率在高劑量組(1.8 g/d)和低劑量組(1.2 g/d)之間沒有明顯的區(qū)別,分別是 51%、53%。
合成路線
2-氨基-5-甲基吡啶經(jīng)重氮化、水解得到 5-甲基-2(1H)-吡啶酮,與溴苯按物質(zhì)的量比 1∶1.2 反應(yīng),以 DMF 為溶劑,溴化亞銅為催化劑,加入5%的 1,10-菲羅啉作為配體,在 90 ℃下反應(yīng) 2 h,得到吡啡尼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