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4-(Trifluoromethyl)benzene-1-sulfonyl chloride)的化學式為C7H4ClF3O2S,分子量為244.62,一般性狀為白色至淺黃色固體,可溶于氯仿、甲醇等物質。關于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其熔點較低,約為30-34 °C(lit.),沸點則為76 °C。需要注意的是,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對于氧氣、水分敏感,其儲存與運輸需要保持干燥的惰性氣體氛圍。此外,基于上述熔沸點數(shù)據(jù),還要避免高溫。
應用
噁唑烷酮類化合物在制備抗冠狀病毒藥物中具有重要應用,文獻報道了一種新型的噁唑烷酮類冠狀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劑。在相關的制劑合成研究中,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可用于合成(R)-N-((3-(3-氟-4-嗎啉苯基)-2-氧代噁唑烷-5-基)甲基)-4-(三氟甲基)苯磺酰胺。具體地,將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1mmol,0.2446g)和利奈唑胺胺(1mmol,0.2953g)置于反應瓶中,先后加入二氯甲烷(12ml)及三乙胺(1.2mmol,0.1214g),室溫攪拌反應5小時,TLC(乙酸乙酯:正己烷2:1)監(jiān)測反應完全。反應液水洗3次,無水硫酸鈉干燥,柱層析(乙酸乙酯:正己烷2:1)分離純化,得到0.4597g白色固體(目標化合物),收率91%。研究表明,其可作為抗冠狀病毒藥物的活性成分,利用熒光探針法對通式I的噁唑烷酮類化合物進行酶活性測試,證明其對冠狀病毒3CL蛋白酶具有抑制活性,可作為一種潛在的治療和預防SARS病毒感染的藥物[1]。
有關研究
氯原子的引入可以改變有機物的理化性質和空間結構,進而影響有機物的生物活性,因此氯化物是一類重要的化合物。目前,氯化物已經作為一些合成藥物分子的關鍵原料和中間體,應用于藥物化學的研究,有機氯化物的制備方法也逐漸多樣化。研究以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為模型底物,系統(tǒng)地考察催化劑的種類和用量,光源的波長,溶劑種類等要素的影響。在確定最佳反應條件后,利用過渡金屬氯化鐵作為催化劑,在可見光介導下,開發(fā)了一類新型氯化反應,形成了從芳基磺酰氯化合物直接合成相應的氯化物的新方法,具體內容如下:在室溫可見光源(400-410 nm)照射的反應條件下,于乙腈中實現(xiàn)了由氯化鐵催化的芳基磺酰氯的脫硫氯化過程。這一氯化過程具有很好的區(qū)域選擇性,適用于一系列含吸電子取代基(如-CN,-NO2,-F,-Cl,-CF3,-OCF3等)和供電子取代基(-Me,-OMe,-tBu)的芳基氯苯化合物的制備。其中含有弱吸電子取代基和弱供電子取代基的芳基磺酰氯的氯化產物的分離產率較高,含有強吸電子取代基和強供電子取代基的芳基磺酰氯的氯化產物的分離產率較低。上述研究通過以芳基磺酰氯(如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作為原料合成相應的芳基氯苯化合物,在可見光源照射下,使用1 mol%的氯化鐵就可以實現(xiàn)芳基磺酰氯的脫二氧化硫(SO2)氯化反應,經濟成本較低,反應過程綠色環(huán)保,具有普適性,同時具有底物拓展性好,產率高,條件溫和等特點,在經濟環(huán)保的前提下,提高了反應的效能。在該研究中,模型底物4-三氟甲基苯磺酰氯的放大反應也證實了反應過程規(guī)?;目尚行?,因此該研究方法是制備氯代芳烴化合物的有效方法[2]。
參考文獻
[1]趙勝賢,盧弈銘,張欣,等.噁唑烷酮類化合物在制備抗冠狀病毒藥物中的應用:CN202111116070.X[P].CN114129570B.
[2]羅貫中.光介導氯化鐵催化的磺酰氯脫硫氯化反應研究[D].山東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