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丁基氯化鎂,也被稱為丁基氯化鎂,是一種常用的格氏試劑。其熔點為-17°C,沸點為66°C,在25°C下的密度為0.962 g/mL。該物質(zhì)極易與水、氧、二氧化碳等發(fā)生反應(yīng),因此儲存時需特別小心,通常存放在充有干爽惰性氣體的容器中,并置于陰涼、干燥處。正丁基氯化鎂的敏感性使其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guī)程,避免與氧化劑接觸[1]。
正丁基氯化鎂的性狀
合成方法
在圓底反應(yīng)瓶中,氮氣保護下,加入適量的干燥甲苯和金屬鎂屑,再加入少量去氧化層的金屬鈉。攪拌下加熱回流一段時間,制得鈉活化的格氏反應(yīng)活化劑。將無水四氫呋喃與干燥的1-氯丁烷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溶液備用。在另一帶有機械攪拌、溫度計和高效冷凝管的四口圓底燒瓶中,加入鎂屑、少量格氏反應(yīng)活化劑和無水四氫呋喃。在氮氣保護下,加熱至一定溫度后,開始緩慢滴加上述混合溶液。隨著溶液的滴加,鎂表面逐漸產(chǎn)生氣泡,反應(yīng)放熱,需控制滴加速度以維持體系略有回流。滴加完畢后,繼續(xù)加熱回流一段時間,使反應(yīng)完全。冷卻后,即得正丁基氯化鎂的格氏試劑。該方法的收率較高,可達98.2%以上[2-3]。
用途
有機合成:正丁基氯化鎂在有機合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可以與多種有機鹵化物反應(yīng),生成不同的烷基鎂化合物。這些烷基鎂化合物在有機合成反應(yīng)中常用作中間體,參與復(fù)雜的反應(yīng)過程,從而合成出各種有機化合物。正丁基氯化鎂的反應(yīng)特性滿足了不同合成需求,為有機合成提供了便捷而高效的方法。
醫(yī)藥領(lǐng)域:在醫(yī)藥領(lǐng)域,正丁基氯化鎂被廣泛應(yīng)用于合成藥物的中間體。例如,它可以用于合成脂肪酸類藥物、膽固醇類藥物等。通過正丁基氯化鎂的反應(yīng)特性,可以實現(xiàn)復(fù)雜結(jié)構(gòu)的藥物合成,為醫(yī)學研究和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例如,丁基苯酞的合成就利用了正丁基氯化鎂的反應(yīng)特性,該物質(zhì)是國際上作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多個病理環(huán)節(jié)的創(chuàng)新藥物,也是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新藥恩必普的主要成分[1-4]。
參考文獻
[1] 胡江浦,黃英娟,董金勇,等.正丁基氯化鎂還原氧化石墨烯的表征[J].高等學?;瘜W學報, 2013(09):002077-2083.
[2] Cameron D W , Mingin M .1,6-Addition of t-butylmagnesium chloride to 9,10-phenanthraquinone[J].Austral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1977, 30(4):859-863.
[3] Tuulmets,Ants,P\u00e4llln,et al.REACTIONS OF PARTIALLY SOLVATED n-BUTYLMAGNESIUM CHLORIDE WITH DIISOPROPYL KETONE IN TOLUENE[J].Main Group Metal Chemistry, 1997.
[4] Temma T , Habaue S .[Dimerization of alpha-piperidinoacetonitrile with t-butylmagnesium chloride. IV. Conversion of alpha-aminonitriles].[J].Arch Pharm Ber Dtsch Pharm Ges, 1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