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喹啉酸的應用最為普遍,施藥1次即能防除整個生育期稻田中的稗草,還可用于大豆、高粱、小麥和玉米等作物田以及草坪、休耕地,防治馬唐、稗草等禾本科雜草及一些闊葉雜草。近年來,二氯喹啉酸因其用藥劑量小、有效期長、施用適期寬等優(yōu)點在亞洲、南美洲、北美洲以及歐洲稻區(qū)被廣泛應用。
性質
二氯喹啉酸原藥外觀為淡黃白色晶體,熔點為274 ℃,密度為1.75 g/cm3,蒸汽壓<1 × 10-7 mPa(20 ℃);溶解度(20 ℃,g/100 g溶劑):水0.006 4、丙酮0.2、乙醚0.1、乙酸乙酯0.1,幾乎不溶于甲苯、乙腈、正辛醇、二氯甲烷、正乙烷;分配系數(shù)Kow(正辛醇/水):0.07(pH 7,20 ℃);酸性,pKa=4.34(20 ℃);對光、熱較穩(wěn)定,在pH值為3~9時不易水解,無腐蝕性。
用途
二氯喹啉酸屬激素型的喹啉羧酸類除草劑,適用于水稻移栽田或秧田直播田;主要用于稻田防稗草。也可防治雨久花、田菁、水芹、鴨舌草、皂角。
使用注意事項
1.土壤中殘留量較大,對后茬易產生藥害,后茬可種水稻、玉米、高粱。
2.茄科(煙草、馬鈴薯、辣椒等)、傘形花科(胡蘿卜、芹菜)、藜科(菠菜、甜菜)錦葵科、葫蘆科(各種瓜類)、豆科、菊科、旋花科作物對該藥敏感。
3.可與殺草丹、芐嘧磺隆、敵稗等混用。
藥害
水稻葉色變暗、心葉卷曲主要是由二氯喹啉酸藥害引起的;水稻根系長期處于缺氧狀態(tài),生長不良,出現(xiàn)大量黃根和黑根,根系活力下降,施藥后進入水稻體內的二氯喹啉酸不能被及時降解,因而出現(xiàn)中毒癥狀。
毒性
急性毒性:大鼠經口半數(shù)致死量LD50 2 680mg/kg。
藥害補救措施
水稻發(fā)生二氯喹啉酸藥害后,受害輕時一般能自行恢復,適當增施肥料促長恢復。發(fā)生較重時,可用30毫克/升赤霉素加適量腐殖酸鹽葉面噴施。也可以使用0.136%蕓苔?吲乙?赤霉酸可濕性粉劑(碧護)噴施,解除水稻二氯喹啉酸藥害有較好的效果,藥害輕的田塊每畝用藥3克加水30公斤噴霧,5天左右秧苗即可基本恢復正常。藥害較重的田塊,在次施藥后5-7天再噴1次藥,也能收到良好的解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