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及概述】[1][2]
除蟲菊在其花朵中含有0.6-1.3%的除蟲菊素和灰菊素,除蟲菊素又稱除蟲菊酯,是一種無色的粘稠的油狀液體,當蚊蟲接觸之后,就會神經麻痹,中毒而死亡。除蟲菊不僅可以除滅蚊蟲,而且可殺滅農作物和林木、果樹的害蟲。它和煙草、毒魚藤合稱為“三大植物性農藥”。
在夏秋之間,把即將開放的除蟲菊花朵采摘下來,陰干后磨粉,過120-150目的篩子。每斤除蟲菊粉加200-300倍的水,并酌加肥皂做成懸浮液,攪勻后噴灑,可以防治農業(yè)上的多種害蟲。即使把除蟲菊草整個浸泡在20倍的水中,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果把50%的除蟲菊粉,48%的榆樹皮粉,1%的萘酚,1%的色粉配在一起,再加入一定量的水調成糊狀,就可制成蚊香。除蟲菊是菊科宿根性草本植物。除蟲菊干花粉碎后,經過二氧化碳亞 臨界或超臨界萃取獲得天然除蟲菊素,對害蟲有較強的觸殺作用,為植物源殺蟲劑 。主要劑型:0.5%、1.5%可濕性粉劑,0.5%粉劑,3%、5%、6%乳油,1.5%、 3%、 5%水乳劑,3%微膠囊懸浮劑。主要用于防治蚜蟲、薊馬、飛虱、葉蟬、菜青蟲、猿葉蟲和蝽象等。
【除蟲菊素 + 苦參堿水乳劑的制備方法】[3]
苦參堿是由豆科植物苦參的干燥根、植株、果實經乙醇等有機溶劑提取制成的一種生物堿。同樣苦參堿作為生物農藥首先是一種植物源農藥,在大自然中最終會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苦參堿一般為苦參總堿其成分并不是單一的一種, 多種成分會相輔相成共同發(fā)生作用。除蟲菊素和苦參堿兼具殺蟲與環(huán)保兩大功能,這點是任何化學藥物無法相比的。
采用轉相法進行水乳劑的制備。稱取處方量的除蟲菊素和苦參堿溶于有機溶劑中,再與乳化劑混合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均勻即成油相;防凍劑、增稠劑等其余輔料加入超純水充分混合即成水相;將上述水相緩慢加入正在攪拌的油相中再繼續(xù)攪拌1h即得分散性好的乳白色液體。處方為除蟲菊素1.25%;苦參堿3.72%;丙酮5%;聚山梨酯80.6% ;黃原膠0.15% ;乙二醇4%;有氧甲基硅油0.2% ;純水補至100%。按照以上配方制備3批樣品,測定樣品的各項指標見表4。
【應用】[2]
1.噴粉
防治棉蚜、菜蚜、薊馬、飛虱、葉蟬、菜青蟲、猿葉蟲等,每畝噴0.5%除蟲菊素粉劑2~4千克,在無風的晴天噴撒。
2.噴霧
可防治蚜蟲、白粉虱、薊馬、猿葉蟲、金花蟲、蝽象、葉蟬等多種蔬菜害蟲。
防治蚜蟲、薊馬等時,在發(fā)生初期用5%除蟲菊素乳油2000~2500倍液或3%除蟲菊素乳油800~1200倍液,也可用3%除蟲菊素微膠囊懸浮劑800~1500倍液,均勻噴霧。防治小菜蛾時,在低齡幼蟲期用5%除蟲菊素乳油1000倍液噴霧。防治菜青蟲、煙青蟲、害食心蟲、黏蟲、斜紋夜蛾、甜菜夜蛾、棉鈴蟲等鱗翅目幼蟲時,在低齡幼蟲期用5%除蟲菊素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韭蛆、蚊子、 潛葉蠅、實蠅等雙翅目害蟲時,在害蟲幼齡期用1.5%除蟲菊素乳油600~800倍液噴施。根據害蟲發(fā)生情況,隔5~7天后再噴1次。
3.灌根
對于韭蛆這類為害根莖部的害蟲,可用1.5%除蟲菊素乳油200~400倍液灌根或地表噴施,在韭蛆鉆蛀莖稈前施藥。在夏秋之交,把即將開放的除蟲菊花朵采摘下來,陰干后磨粉,過120~150目的篩子,將除蟲菊粉對200~300倍的水,并酌加肥皂水做成懸浮液,攪勻后噴灑,可以防治農業(yè)上的多種害蟲。
【注意事項】[2]
①除蟲菊素不宜與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堿性藥劑混用。
②除蟲菊素對害蟲擊倒力強,但常有復蘇現象,特別是藥劑濃度低時,故應防止?jié)舛忍?,以免降低藥效。
③除蟲菊素在低溫時效果好,高溫時效果差,夏季應避免在強光直射時使用, 陰天或傍晚施用效果更好。
④除蟲菊素無內吸作用,因此噴藥要周到細致,一定要接觸蟲體才有效,因而多用于防治表皮柔嫩的害蟲。
⑤除蟲菊素對魚、蛙、蛇等動物有毒麻作用,在魚池周圍不能使用。
⑥使用除蟲菊素要注意使用濃度、次數以及農藥的輪用,以防害蟲出現抗藥性。 應保存在陰涼、通風、干燥處。
⑦除蟲菊素的安全間隔期 3 ~5 天。
【主要參考資料】
[1].最著名的滅蟲植物——除蟲菊[J].科學種養(yǎng),2016(04):26.
[2]王迪軒.有機蔬菜常備藥劑——除蟲菊素[J].科學種養(yǎng),2015(12):34.
[3]鄭宜紅,刑玉娟,王靖宇,陳新.5%除蟲菊素加苦參堿水乳劑的研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6,35(04):100-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