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氯芬酸(Diclofenac Acid)是非甾體抗炎藥(NSAID)類藥物的活性成分,其各種鹽類形式(如雙氯芬酸鉀、雙氯芬酸二乙胺、雙氯芬酸鈉)被廣泛用于臨床,以治療疼痛和炎癥。
高效抗炎鎮(zhèn)痛:雙氯芬酸在鎮(zhèn)痛和抗炎方面具有強大療效,適用于多種急慢性疼痛和炎癥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jié)炎、骨關節(jié)炎、痛經、術后疼痛、肌肉扭傷等。
多劑型靈活性:
口服(如雙氯芬酸鉀/鈉片劑):快速吸收,適合急性全身性疼痛。
外用(如雙氯芬酸二乙胺凝膠/貼劑):局部作用,系統(tǒng)吸收低,減少胃腸道和心血管副作用。
注射劑:用于急性重癥疼痛(如腎絞痛)。
緩釋制劑: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適合慢性疾病長期管理。
快速起效:口服雙氯芬酸(鉀鹽)可在20-30分鐘內起效,外用制劑(二乙胺鹽)1-2小時內緩解局部疼痛。
廣泛臨床應用:雙氯芬酸在骨科、風濕科、婦科、牙科等領域均有成熟應用,Cochrane綜述證實其在急性肌肉骨骼疼痛中的有效人數(shù)(NNT)接近1.8。
局部與全身平衡:外用制劑(如雙氯芬酸二乙胺凝膠)適合輕中度局部疼痛,口服或注射劑適合中重度全身性疼痛,滿足不同患者需求。
雙氯芬酸作為活性成分,通過以下機制發(fā)揮抗炎、鎮(zhèn)痛和解熱作用:
抑制環(huán)氧合酶(COX):
雙氯芬酸非選擇性地抑制COX-1和COX-2酶,阻斷前列腺素(PGs,如PGE2)的合成。前列腺素是炎癥、疼痛和發(fā)熱的主要介質。
COX-2抑制:減少炎癥部位紅、腫、熱、痛等癥狀。
COX-1抑制:可能影響胃黏膜保護和血小板聚集(與胃腸道副作用相關)。
相較其他NSAIDs,雙氯芬酸對COX-2的抑制更強(選擇性比約為1:4),因此抗炎效果顯著。
局部組織作用:
外用制劑(如雙氯芬酸二乙胺)通過皮膚滲透,在肌肉、關節(jié)滑液等炎癥部位形成高濃度藥物“儲庫”,持續(xù)抑制前列腺素生成,延長局部療效(可達12小時)。
其他抗炎機制:
抑制脂氧合酶(LOX)途徑,減少白三烯等促炎介質生成。
減少白細胞遷移、自由基生成和炎癥因子(如IL-1、IL-6)釋放,進一步緩解炎癥反應。
鎮(zhèn)痛作用:
降低前列腺素對外周神經末梢的敏化作用,減少疼痛信號傳導。
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有輕度作用,增強鎮(zhèn)痛效果,特別對炎癥相關疼痛(如運動疼痛)有效。
解熱作用:
通過減少下丘腦前列腺素水平,調節(jié)體溫中樞,緩解發(fā)熱(較少用于此適應癥)。
雙氯芬酸的鹽類形式(如鉀鹽、二乙胺鹽、鈉鹽)主要影響其溶解度、吸收速度和給藥途徑:
雙氯芬酸鉀:水溶性高,口服吸收快(20-30分鐘達峰),適合急性疼痛快速緩解。
雙氯芬酸二乙胺:親油性強,適合外用,皮膚滲透率高(如1.16%凝膠24小時累積滲透量達554 ng/cm2),系統(tǒng)吸收低(約6%)。
雙氯芬酸鈉:常用于口服緩釋片或注射劑,起效稍慢但作用穩(wěn)定,適合慢性疼痛管理。
適應癥:骨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強直性脊柱炎、痛經、肌肉骨骼損傷、術后疼痛、牙痛等。
療效數(shù)據:
急性疼痛:雙氯芬酸二乙胺1.16%凝膠在48小時內顯著降低頸痛運動疼痛評分(75% vs. 安慰劑23%)。
慢性疼痛:雙氯芬酸鈉緩釋片(100-150 mg/日)在骨關節(jié)炎中有效緩解關節(jié)僵硬和疼痛(NNT≈3)。
給藥方案:
口服:50-150 mg/日,分2-3次,飯后服用以減胃刺激。
外用:2-4 g凝膠,每日2-4次,涂抹于患處。
注射:75 mg/次,深部肌注,急性重癥用。
副作用:
口服/注射:胃腸道不適(惡心、胃痛、潰瘍)、肝腎功能損害、心血管風險(長期使用增加心梗/中風風險)。
外用:局部皮膚反應(紅斑、瘙癢),罕見過敏反應(如光敏性皮炎)。
禁忌癥:NSAIDs過敏、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妊娠晚期(>30周)、近期冠狀動脈搭橋術史。
使用建議:
短期使用,推薦最低有效劑量。
外用時避免涂于破損皮膚或大面積使用(>600 cm2)。
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可減少口服制劑的胃腸副作用。
老年患者或有心血管病史者需謹慎,定期監(jiān)測肝腎功能。
雙氯芬酸鉀:口服為主,快速起效(20-30分鐘),適合急性全身性疼痛,但胃腸副作用較多。
雙氯芬酸二乙胺:外用為主,局部作用,系統(tǒng)吸收低,適合輕中度局部疼痛,副作用少。
雙氯芬酸(基礎成分):作為活性物質,其療效一致,但鹽類形式和給藥途徑決定臨床應用場景。鈉鹽緩釋和注射劑更適合慢性或重癥管理,二乙胺鹽適合局部治療。
Henan Dongtai Pharmaceutical
聯(lián)系商家時請?zhí)峒癱hemicalbook,有助于交易順利完成!